氫氣的醫學效應
2007年,日本學者報道,缺血后短時間內呼吸2%氫氣35分鐘可以治療動物腦缺血再灌注損傷。隨后2008年報道呼吸氫氣對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具有治療作用。十年后的今天(2017年),日本學者開展的臨床研究證明,呼吸1.3%的氫氣對心肌梗塞介入治療恢復血流后長期預后具有作用,具體就是手術過程呼吸了一點點氫氣,患者手術6個月后的心臟功能比不呼吸氫氣的患者更好。這個研究只針對10名患者,對照組也是10名,但是兩組比較部分指標有統計學差異。這給將來開展更大規模臨床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,中國有大量的這類患者,包括中風患者,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開展這種臨床研究,占領學術制高點。
缺血和缺血再灌注不一樣,缺血是持續供血不足或中斷,再灌注則是血流恢復,缺血時間長再灌注不僅不能立刻糾正損傷,還可以加重傷害,這種損傷就是缺血再灌注損傷。但是不恢復血流早晚也會發生組織壞死,因此,再灌注損傷是組織缺血性病變不得不面對的尷尬。例如腦或心臟血栓發生后,醫生會在缺血發生后一段時間短內設法恢復血流,例如通過溶栓或安裝支架,建立新血管供應等,這已經成為現在臨床重要的治療手段。所以如何降低組織缺血再灌注損傷成為非常重要的臨床科學問題。
雖然缺血再灌注損傷很重要,但是針對這種損傷本身的治療手段確實非常缺乏,近年來研究表明氫氣對腦和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都具有治療作用,但是這些研究幾乎全部都是動物實驗研究。氫氣對心臟缺血再灌注治療也用大鼠和豬模型進行了研究,研究結果也證明有治療效果。人體研究肯定不能人為制造傷害,但是發生心肌梗塞的患者,臨床手術治療過程幾乎必然會發生組織缺血再灌注損傷,對這部分患者進行呼吸氫氣治療,觀察治療效果如何,是一個非常好的設想。
研究采用前瞻性、開放、評估者盲研究,參與研究的學者都來自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院,注意其中一個研究機構是氫分子醫學中心,論文發表在日本循環學會Circ J雜志,通信作者是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循環內科佐野元昭教授(MotoakiSano: msano@a8.keio.jp),佐野是氫氣醫學研究的zui早期研究學者之一,在2008年就參與氫氣治療心臟缺血的動物研究。
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zui重要的臨床心肌梗塞類型,對這種患者的治療zui基本原則是早期快速*開通梗死相關動脈,STEMI治療后再灌注損傷也機會非常大。根據研究論文報道,研究人員對診斷為這類心肌梗死的20名患者進行分2組各10名,對患者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(PCI),氫氣治療組在手術*分鐘開始,手術過程連續呼吸1.3%氫氣26%氧氣共1小時10分鐘,對照組只呼吸26%的氧氣沒有氫氣。沒有發現氫氣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。手術7天后對心臟功能進行心臟磁共振成像分析。檢測結果發現,兩組之間沒有統計學差別(50.0±24.3%和60.1±20.1%)。但是到6月隨訪時一些指標開始顯示出統計學差異,例如左心室每搏輸出量指數(就是每次心臟收縮噴射出的血液,反應出心臟的功能大小)氫氣治療組增加了9.2±7.1 mL/m2,對照組降低了1.4±7.2 mL/m2。左心室射血分數氫氣治療組室11.0%±9.3%,對照組室1.7%±8.3%(P=0.11,統計學沒有差異,但是兩組均值差別很大)。這是*次關于心肌梗塞PCI手術用呼吸氫氣治療的臨床研究,研究說明呼吸氫氣對這種患者安全,結果提示能促進左心的功能康復。但是研究規模小,無法判斷這種方法的治療效果確定無疑,這需要開展更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來確定。 來自《氫思語》